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氣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腎氣熱是一種中醫病證名稱,指的是腎經氣盛且化熱傷精,導致髓減骨枯,使腰脊無法直立。這種病證在《素問.痿論》中有描述:「腎氣熱,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。」

腎氣熱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腎精不足,無法滋養骨骼,引發腎氣虛熱。
  • 後天失養,如飲食不節制、過度勞累等,使腎精受損,導致腎氣虛熱。
  • 情志不遂,如長時間憂愁、思慮太多、怒氣過盛等,會使肝氣鬱結,火熱下注,損傷腎陰,引起腎氣虛熱。
  • 外感六淫,即風寒暑濕燥火,邪熱入侵人體,侵害腎經,傷害腎陰,導致腎氣虛熱。

腎氣熱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:

  • 腰腿痠軟,下肢無力,行走困難。
  • 骨骼感覺濕熱,整體感到潮熱,出現盜汗以及五心煩熱等症狀。
  • 出現耳鳴耳聾、視物模糊等情況。
  • 失眠多夢,記憶力減退。
  • 男性出現遺精,女性月經不規律。
  • 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
對於腎氣熱的治療,主要以滋陰降火為主,可以使用知柏地黃丸、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進行治療。

而預防腎氣熱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
  • 平時要注意飲食調養,多攝取具有滋陰降火作用的食物,如黑芝麻、核桃、枸杞、山藥等。
  •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量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
腎氣熱是一種常見的中醫病證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