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陰
病證名。沖,意指氣機上沖;陰,在此特指腦部。沖陰即指氣機上沖至腦,導致腦部功能異常的一種病理狀態。此概念出自《素問·解精微論》:「夫誌悲者惋,惋則沖陰,沖陰則誌去目。」王冰註解:「沖,猶升也……陰,腦也。去目,謂陰陽不守目也。」說明情緒波動(如悲傷)可引發氣機上逆,影響腦部功能,進而導致目失所養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氣機升降與腦的關係
中醫認為,腦為「髓海」,屬奇恆之府,需清陽之氣上充以維持其功能。若氣機逆亂,清陽不升,濁陰上擾,則可能出現「沖陰」之證。此與《靈樞·海論》「髓海不足,則腦轉耳鳴」的理論相呼應,強調腦部需陰陽平衡。 - 情志致病機制
「沖陰」與情志密切相關,尤以悲、憂為甚。《素問·舉痛論》提到「悲則氣消」,過度悲傷可使氣機渙散,若兼有肝氣上逆,則易形成沖陰之勢。此類患者可能伴隨頭暈、目眩、精神恍惚等症狀,因「誌去目」而影響視覺功能。 - 經絡與氣血運行
沖陰的發生與足厥陰肝經、督脈密切相關。肝主疏泄,若肝氣鬱結化火,循經上攻,可擾及腦竅;督脈總督一身之陽,若陽氣過亢,亦可能引發氣沖於腦。
臨床表現
沖陰證候多見於情志過極或內傷雜病,常見症狀包括:
- 頭部脹痛、眩暈
- 視物模糊或目赤
- 情緒不穩、煩躁易怒
- 嚴重者可出現神識昏蒙
治法與調理方向
中醫治療沖陰以調和氣機、平肝潛陽為主,常用方劑如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,以鎮降上逆之氣;針灸可選百會、太衝等穴,導引氣血下行。此外,調暢情志為根本,避免五志過極,以預防氣機逆亂。
與現代醫學的關聯
沖陰的表現與現代醫學的「腦血管張力異常」「偏頭痛」或「情緒障礙引發的自主神經失調」有部分重合,但中醫更強調氣血陰陽的整體失衡,而非單一器官病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