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鼻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鼻臭,中醫名詞,是指鼻孔呼吸有臭味。多見於鼻藁及鼻淵病,嚴重者可有惡臭,其臭味特殊,俗稱“臭鼻症”。
常見證候
肝膽濕熱鼻臭:鼻涕黃綠,有臭味,鼻塞頭痛,嗅覺減退,鼻孔局部壓痛,或有頭暈,面紅目赤,口乾咽燥,便乾溲黃,舌質紅,苔黃,脈弦滑。
脾虛濕熱鼻臭:鼻有臭味,惡臭難聞,鼻孔內有黃綠乾痂,嗅覺減退或不聞香臭,伴有脘悶腹脹,頭痛思睡,神疲乏力,口乾不欲飲,舌苔白膩或黃燥,脈濡數。
鑒別分析
肝膽濕熱鼻臭:為肝膽濕熱鬱結,循經上擾鼻竅所致。因濕蘊熱蒸,化腐為膿,故膿有臭味。口苦、咽乾,且伴胸脅苦滿,舌質紅,苔黃膩等肝膽濕熱之症。治宜清泄肝膽濕熱,佐以解毒通竅,方選龍膽瀉肝湯加金銀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辛夷等清熱解毒之品。
脾虛濕熱鼻臭:為脾虛失運,濕濁停聚,阻塞中州,致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而成,濕鬱久則化熱,濕熱互結,伴有化腐成膿,其臭難聞,治當化濕清熱,方選三仁湯加減。
本症前者屬實熱證(肝膽濕熱);後者屬本虛標實證(脾虛濕蘊化熱),臨床不難鑒別。鼻為肺竅,故二者與肺均有密切關係。
文獻別錄
《景岳全書》卷二十七:“鼻淵症總由太陽督脈之火,甚者上連於腦,而津津不已,故又名為腦漏,此症多因酒醴肥甘,或久用熱物,或火由寒鬱,以致濕熱上熏,津液溶溢而下,離經瘸敗有作臭者,有大臭不堪聞者。”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