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腎損

病名。屬五臟虛損之一,指腎臟精氣虧虛、功能衰退之證候。《慎齋遺書·虛損》載:「或以下而損上,如因情慾抑鬱所致,則精傷而損腎,腎損則木枯而生火。」說明情志過度或房勞不節,可耗傷腎精,導致腎陰虧虛,甚則陰虛火旺,進一步影響肝木之調達。

病因病機
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、主骨生髓。腎損之因多與以下相關:

  1. 情志內傷:長期憂思鬱結,氣機不暢,暗耗腎陰。
  2. 房勞過度:縱慾無節,直接耗損腎精。
  3. 久病及腎:他臟虛損日久,累及腎氣,如「下損及上」之病理演變。
  4. 年老體衰:腎氣自然衰退,精髓不足。

臨床表現
《難經·十四難》云:「五損損於骨,骨痿不能起於床。」腎損者常見:

  • 精髓空虛: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、齒搖髮脫。
  • 生殖功能減退:男子遺精滑泄、女子經閉不孕。
  • 陰陽失調:若偏腎陰虛,可見潮熱盜汗;偏腎陽虛,則畏寒肢冷、夜尿頻多。

治法與方藥
《難經》提出:「損其腎者,益其精。」《古本難經闡注》進一步闡釋:「骨屬腎,精虧則髓枯骨痿,必益其精而髓自充。」治療以補腎填精為核心,分陰陽調補:

  1. 滋補腎陰
    • 常用藥物:熟地黃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龜板、紫河車。
    • 代表方劑:六味地黃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滋陰補腎,適用於腎陰虧虛之證。
  2. 溫補腎陽
    • 常用藥物:鹿茸、巴戟天、肉蓯蓉、杜仲。
    • 代表方劑:右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,溫補腎陽,益精填髓。
  3. 筋骨痿弱
    • 方如金剛丸(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),補肝腎、強筋骨;煨腎丸(《醫宗必讀》),專治腎虛骨痿。

相關概念
腎損與虛損密切相關,虛損泛指臟腑氣血陰陽虧虛,而腎損特指腎之精氣虧耗。歷代醫家強調「腎無實證」,故腎損多從虛論治,然需辨明陰陽偏衰,方能精準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