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腎消,又作腎痟、下消。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五十三:「飲水隨飲便下,小便味甘而白濁,腰腿消瘦者,腎痟也。」詳見下消條。

《張氏醫通.雜門》:「腎消之病,古曰強中,又名內消。」詳強中條。

腎消,是指腎臟虛損所致的消瘦、腰腿無力等症狀。其主要病因是腎精虧損,導致腎陽不足,水液代謝失常,水濕泛濫,下注膀胱,形成小便頻數、清長、味甘。由於腎精虧損,不能濡養筋骨,故腰腿無力,消瘦。

腎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• 腰膝酸軟,步履無力。
  • 小便頻數、清長、味甘。
  • 消瘦,面色蒼白。
  • 舌淡,苔白。
  • 脈沉細。

腎消的治療應以補腎益精、健脾利濕為主。可選用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
此外,腎消患者還應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食物,少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同時,還應注意適當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
腎消是一種慢性疾病,需要長期治療和調理。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