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虛崩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腎虛崩漏
病證名,見於《竹林女科證治》。屬崩漏證型之一,指因腎氣虧虛,衝任失固,導致經血非時而下,或量多如崩,或淋漓不絕的病症。
病因病機
本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腎氣未充;或早婚多產,耗傷腎精;或房事不節,損及腎中陰陽,以致腎虛不能固攝胞絡,衝任失調,經血妄行而成崩漏。
臨床表現
主症為經血非時而下,量多或淋漓不止,色淡質稀。伴見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精神萎靡、面色晦暗、小便清長、夜尿頻多等腎虛之象。若偏腎陽虛者,可兼見畏寒肢冷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;偏腎陰虛者,則見五心煩熱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治法
以補腎固衝為主,根據陰陽偏衰進一步調理:
- 腎陽虛:溫腎助陽,固衝止血,方用固衝湯加鹿角膠、艾葉炭、炮薑等。
- 腎陰虛:滋腎養陰,固衝止血,方用左歸丸合二至丸(女貞子、旱蓮草),或加阿膠、龜板膠等滋陰止血之品。
常用方劑解析
- 固衝湯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:
組成:白朮、黃耆、龍骨、牡蠣、山茱萸、白芍、海螵蛸、茜草、棕櫚炭、五倍子。
功效:益氣健脾,固衝止血,適用於脾腎兩虛、衝任不固之崩漏。 - 鹿角膠:溫補腎陽,益精養血,能增強固衝湯之止血功效,尤適腎陽不足者。
中醫理論延伸
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,司封藏。衝任二脈起於胞中,賴腎氣充養。若腎虛則衝任不固,經血失約,發為崩漏。故治療上需標本兼顧,止血的同時調補腎氣,以恢復衝任之固攝功能。
此證與脾虛崩漏、血熱崩漏等鑑別,需結合全身症狀及舌脈辨證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