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虛不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腎虛不孕
腎虛不孕為中醫婦科常見不孕證型之一,首載於清代葉其蓁《女科指掌·種子門》。此證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後天失養,導致腎精虧虛,天癸遲至或至而不盛,衝任二脈空虛,胞脈失於濡養,以致難以攝精成孕。
病因病機
腎為先天之本,主生殖,藏精氣。腎精充足則天癸至,衝任通盛,月事以時下,故能有子。若腎精虧虛,則天癸不充,衝任失養,胞宮虛寒或陰虛內熱,皆可致不孕。
- 腎陽虛:命門火衰,胞宮失於溫煦,難以攝精成孕。
- 腎陰虛:精血不足,胞脈失養,虛熱內擾,影響受孕。
臨床表現
患者多有不孕病史(通常三年以上),並伴有以下症狀:
- 共同症狀:神倦乏力、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月經不調(經期紊亂、經量過少或閉經)。
- 腎陽虛證:形寒肢冷、小腹寒涼、性慾淡漠、夜尿頻多、舌淡苔白、脈沉遲。
- 腎陰虛證:顴紅唇赤、潮熱盜汗、五心煩熱、口乾咽燥、舌紅少苔、脈細數。
辨證論治
1. 腎陽虛不孕
治法:溫補腎陽,調補衝任。
方藥:
- 桂附八味丸(金匱腎氣丸):適用於腎陽不足,命門火衰者。
- 毓麟珠(《景岳全書》)加減:可酌加補骨脂、巴戟天、肉桂、附子等溫腎助陽之品。
2. 腎陰虛不孕
治法:滋陰補腎,養血調經。
方藥:
- 六味地黃湯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:基礎滋陰方,適用於腎陰虧虛者。
- 左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:適用於陰虛精虧較甚者,可加女貞子、旱蓮草等滋補肝腎。
調攝要點
除藥物治療外,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可配合針灸(如關元、三陰交、腎俞等穴)、食療(如黑豆、枸杞、山藥等補腎之品)及起居調攝,以助腎氣恢復,提高受孕機會。
腎虛不孕的治療需根據體質辨證施治,臨床常見腎陰陽兩虛者,亦可採用陰陽雙補之法,如二仙湯加減,以達平衡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