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陽
經穴名
沖陽為足陽明胃經之原穴,首載於《靈樞·本輸》,別名「會原」、「會骨」、「趺陽」。此穴位於足背最高處,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,足背動脈搏動之處。其解剖結構涉及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,深層為腓深神經,並有足背動、靜脈及足背靜脈網分布。
中醫理論與主治
沖陽為胃經原穴,五行屬土,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。原穴為臟腑原氣所過之處,故刺激沖陽可調理脾胃氣機,主治以下病症:
- 頭面部疾患:如頭痛、牙痛、口眼歪斜(面癱),因足陽明胃經循行過頭面,沖陽可疏泄陽明經熱邪。
- 脾胃失調:胃脘痛、腹脹、消化不良,因原穴能反映並調節胃腑功能。
- 下肢病症:足背腫痛、足緩不收(下肢無力),屬局部經氣不通或氣血不足所致。
針刺與灸法
- 針刺:直刺0.3-0.5寸,需避開足背動脈,以免出血。
- 灸法:可艾條灸5-10分鐘,溫通經絡,適用於寒證或氣血瘀滯。
別名考證
《針灸甲乙經》另記載「沖陽」為迎香穴之別名,然此說較少沿用,主流仍以足陽明胃經之沖陽為準。
中醫理論延伸
沖陽脈(足背動脈)為中醫診脈部位之一,屬「三部九候」中的「趺陽脈」,常用於判斷胃氣存亡,尤其於危急證候時,趺陽脈可反映脾胃氣血盛衰。此穴亦體現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之原則,結合原穴特性,臨床多用於實證或本虛標實之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