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虛滑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腎虛滑胎

病證名,屬滑胎證型之一。指因腎氣虧虛,胎元失於固攝,導致屢孕屢墮之病證。中醫認為,腎為先天之本,主生殖,司封藏,腎氣充足則胎元得固;若腎氣虛弱,沖任不固,胎失所繫,則易引發滑胎。
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先天稟賦不足,或房勞過度、久病傷腎,致腎氣虧虛,沖任失調,無力繫胎。腎虛則精血不足,胞脈失養,胎元不固,故而屢孕屢墮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孕後腰膝酸軟,尤以腰痛為甚,少腹下墜感。
  • 兼症:或見陰道少量流血,色淡質稀;頭暈耳鳴,面色晦暗,小便頻數,夜尿多。
  • 舌脈:舌淡苔白,脈沉弱,尺脈尤甚。

治法
補腎安胎為主,重在固攝沖任,益精養胎。

方藥
首選壽胎丸(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),組成:

  • 菟絲子:補腎益精,固攝沖任。
  • 桑寄生:補肝腎,強筋骨,養血安胎。
  • 續斷:補肝腎,續筋骨,止血安胎。
  • 阿膠:滋陰養血,止血安胎。

加減運用

  • 陰道流血較多,可加艾葉炭、杜仲炭以增強止血固胎之效。
  • 氣虛者,加黃耆、黨參以益氣載胎。
  • 腎陽虛明顯,見畏寒肢冷,加巴戟天、鹿角膠以溫腎助陽。

中醫理論延伸
腎虛滑胎與沖任二脈關係密切。沖為血海,任主胞胎,腎氣通過沖任維繫胎元。若腎虛沖任不固,則胎失所養,如《婦科玉尺》所言:「腎虛則胎無所繫,屢孕屢墮。」此外,腎精虧虛亦影響天癸的化生,進一步導致生殖功能異常。

辨證要點
需與氣血虛弱滑胎血熱滑胎等鑑別:

  • 氣血虛弱者,多見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,治以補氣養血,方用泰山磐石散。
  • 血熱者,常見心煩口渴、舌紅脈數,治以清熱涼血,方用保陰煎。

此證強調孕前調理,若素有腎虛者,宜於孕前補腎填精,以固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