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虛胸脅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腎虛胸脅痛
病證名,指因房勞過度損傷腎氣,導致氣血虛弱、運行不暢而引發的胸脅隱痛之證。屬中醫「脅痛」範疇,首見於《金匱翼·脅痛統論》,其病機關鍵在於肝腎精血虧虛,氣化無力,氣血失養,經脈失榮,故見胸脅間隱隱作痛,綿綿不休。
病因病機
- 房勞傷腎:縱慾過度或久病耗損,致腎精虧虛。腎為先天之本,主藏精,精能化氣生血。腎虛則精不化氣,氣虛無以推動血行,血虛則經脈失濡,發為隱痛。
- 肝腎同源:肝藏血,腎藏精,精血互生。腎精不足則肝血虧虛,肝經布於脅肋,血不養筋,故脅肋隱痛。
- 氣血虛澀:腎陽虛衰,溫煦無力,氣血運行遲滯,滯於胸脅,不通則痛。
臨床表現
- 胸脅部隱隱作痛,時輕時重,勞累或房事後加重。
- 常伴腰膝痠軟、頭暈耳鳴、神疲乏力、面色無華等腎虛之象。
- 舌質淡或淡紅,苔薄白,脈沉細弱,尤以尺脈不足為顯。
治法與方藥
治宜 補腎填精、益氣養血,兼以柔肝通絡。
- 主方:
- 大補元煎(《景岳全書》):人參、山藥、熟地黃、杜仲、當歸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炙甘草,補益元氣,滋養肝腎。
- 右歸飲(《景岳全書》):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、枸杞子、杜仲、肉桂、附子、甘草,溫補腎陽,適用於腎陽不足者。
- 小營煎(《景岳全書》):當歸、熟地黃、白芍、山藥、枸杞子、炙甘草,養血滋陰,適合精血虧虛明顯者。
- 常用藥物:
- 補腎填精:補骨脂、杜仲、牛膝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。
- 養血和絡:當歸、阿膠、白芍。
- 益氣助陽:人參、黃芪(氣虛甚者配伍)。
鑑別要點
- 與肝鬱脅痛區別:肝鬱者痛多脹滿,情緒波動時加劇,脈弦;腎虛者痛勢隱隱,伴虛象,脈沉細。
- 與瘀血脅痛區別:瘀血者痛如針刺,固定拒按,舌紫暗;腎虛者痛勢綿軟,喜按。
此證屬虛損所致,治療需緩圖其本,不可妄用攻伐或疏泄過度,以免更傷正氣。相關證型可參閱「脅痛」「房勞脅痛」等條目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