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小
定義與源流
「沖小」為中醫脈學名詞,首見於《靈樞·本臟》,用以描述脈象特徵。原文載:「皮薄而脈沖小者,小腸小而短。」意指脈搏沖擊之力細弱,觸之如細絲輕觸,力道不足。此脈象多反映氣血虛弱或臟腑功能偏衰,尤與小腸之生理狀態相關聯。
脈象特徵
沖小脈屬「細脈」範疇,其特點為:
- 形細勢弱:脈管細窄,搏動幅度小,重按輕取皆顯乏力。
- 應指浮薄:脈位表淺,如輕羽拂過,缺乏沉穩之根。
- 速率無定:可兼見遲、數,然必以「弱」為本。
中醫病機闡釋
沖小脈的形成,主要與以下病理基礎相關:
- 氣血兩虛:營血不足則脈道不充,氣虛則推動無力,故脈來沖小。《內經》言「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」,二者虧虛皆可致此。
- 小腸氣化失司:小腸主受盛化物,若其形質偏小(如《靈樞》所言),或功能減退,可影響水穀精微吸收,間接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反映於脈。
- 陽虛內寒:陽氣衰微,不能溫運血脈,脈道拘緊而顯沖小,多伴見肢冷、便溏等症。
臨床辨證要點
沖小脈常見於以下證候:
- 心脾兩虛:心悸怔忡、食少倦怠,脈沖小兼見結代。
- 小腸虛寒:臍腹冷痛、腸鳴泄瀉,脈沖小且遲。
- 肝血虧虛:眩暈目澀、筋急爪枯,脈沖小兼弦細。
古籍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脈經》亦提及「細而遲者,小腸不足也」,與沖小脈理相通;《景岳全書》則論「虛脈遲大而軟,按之無力」,可視為沖小之變象。
與相似脈象鑑別
- 微脈:較沖小更極端,幾近於絕,主陽氣衰亡。
- 濡脈:浮細而軟,如帛浮水,主濕困或氣陰兩傷。
- 弱脈:沉細無力,位深勢柔,與沖小之表淺有別。
沖小脈作為氣血狀態的細微指標,需結合四診合參,尤其關注臟腑虛實與經絡氣化功能,方能精準辨病機、定治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