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虛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腎虛自汗,中醫病名。因腎虛封藏失職所致的自汗證。《證治匯補.汗病章》:「腎虛自汗,潮熱咳嗽。」《醫略六書雜病證治》卷二十:「腎虛自汗,夜熱骨蒸。」治宜滋腎以固封藏,用都氣丸、五味子湯等方。

腎虛自汗的臨床表現為自汗,汗出不止,或汗出時多時少,或汗出不定時,或汗出不分晝夜,或汗出伴有潮熱、盜汗、骨蒸、腰膝酸軟、頭暈耳鳴、健忘、心悸、失眠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弱等症狀。

腎虛自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先天稟賦不足:腎主藏精,主生髓,主骨,主納氣。先天稟賦不足,腎精虧虛,則封藏失職,可導致自汗。
  2. 後天失養: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房事不節,久病久虛,均可導致腎精虧虛,封藏失職,而出現自汗。
  3.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可導致肝氣鬱結,肝腎失調,而出現自汗。
  4. 外感六淫:外感風寒、暑濕、燥熱等邪氣,侵襲人體,可導致腎陽受損,封藏失職,而出現自汗。

腎虛自汗的治療,以滋腎固澀、養陰生津為主。常用方藥有都氣丸、五味子湯、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。

腎虛自汗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平時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具有補腎固澀作用的食物,如黑豆、黑芝麻、核桃、山藥、枸杞子等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腎虛自汗,並進行治療。

腎虛自汗是一種常見的腎虛證候,如果出現自汗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