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腎癰,病名。癰腫之發於腎經募穴京門穴處者。《聖濟總錄》卷一百二十八:「京門隱隱而痛者,腎疽也;上肉微起者,腎癰也。」多因腎虛房勞過度,挾外感風寒所致。初起者面白不渴,少腹及肋下(月真)脹滿,繼則令人寒熱往來。治宜溫腎陽,散風寒,始用五積散加辛溫之劑,繼之據病情之好轉,寒去痛止者可內服桂附地黃丸之類,進行調理。

腎癰是一種癰腫,發於腎經募穴京門穴處。京門穴位於下腹部,當臍中下三寸,距前正中線兩寸。腎癰多因腎虛房勞過度,挾外感風寒所致。初起時,患者面色蒼白,不渴,少腹及肋下脹滿,繼則寒熱往來。治療上,宜溫腎陽,散風寒,可用五積散加辛溫之劑。若病情好轉,寒去痛止,可內服桂附地黃丸等進行調理。

腎癰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腎虛:腎虛是指腎臟精氣不足,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。腎虛可導致氣血不足,精髓虧損,從而使人體抵抗力下降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。
  2. 房勞過度:房勞過度是指過度房事,耗傷腎精。房勞過度會導致腎精虧損,腎陽不足,從而使人體抵抗力下降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。
  3. 風寒外襲:風寒外襲是指風寒之邪侵襲人體,導致人體正氣不足,從而使人體抵抗力下降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襲。

腎癰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面色蒼白:腎虛患者常常面色蒼白,這是由於腎精虧損,氣血不足所致。
  2. 不渴:腎虛患者常常不渴,這是由於腎陰不足,津液虧損所致。
  3. 少腹及肋下脹滿:腎虛患者常常少腹及肋下脹滿,這是由於腎虛導致氣血不足,水液代謝失調所致。
  4. 寒熱往來:腎虛患者常常寒熱往來,這是由於腎陽不足,寒邪內生所致。

腎癰的治療,主要以溫腎陽,散風寒為主。可用五積散加辛溫之劑。若病情好轉,寒去痛止,可內服桂附地黃丸等進行調理。

腎癰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2.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節制房事,避免房勞過度。
  4.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5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精神刺激。

腎癰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腎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腎癰的症狀,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