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頭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沖頭痛

病證名,後世亦稱「正頭痛」,屬中醫頭痛證型之一,其病機與足太陽膀胱經氣血逆亂密切相關。

經絡循行與病機
《靈樞·經脈》載:「膀胱足太陽之脈,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……是動則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如拔。」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頭部巔頂,並絡腦下項。若外感風寒濕邪,或內傷氣血失調,導致經氣上逆,壅滯於巔頂,則發為「沖頭痛」。其特徵為頭痛劇烈,多見於巔頂或後頭部,常伴隨目脹如脫、頸項強痛不舒等症,此即《東醫寶鑒·外形篇》所述:「足太陽之脈……其病沖頭痛,目似脫,項似拔,即正頭痛也。」

病因與證候特點

  1. 外邪侵襲:風寒濕邪客於太陽經,阻滯經氣,上沖巔頂而痛。
  2. 氣血逆亂:內傷七情或勞倦過度,致氣血失和,陽氣上亢,引發頭痛。
  3. 痰瘀阻絡:痰濕或瘀血內停,阻礙經絡氣血運行,不通則痛。

臨床表現除頭痛外,多兼見惡寒發熱(外感)、眩暈嘔逆(內傷)、或頭重如裹(痰濕)等相應兼症。

鑒別與相關概念
「沖頭痛」與一般頭痛不同,其痛勢急劇,部位集中於太陽經所過之處,與「偏頭痛」(少陽經)、「前額痛」(陽明經)有經絡定位之異。後世醫家亦將此歸類為「正頭痛」,強調其與經絡直接相關的特性。

附:正頭痛
「正頭痛」為沖頭痛之別稱,泛指因外感或內傷導致頭部經脈氣血失調,以巔頂或後頭部劇痛為主症的證候,其論治多從太陽經著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