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中寒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腎中寒證,證名。腎為寒邪所傷而致的病證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卷二謂寒邪,「腎中之,多使攣急疼痛、昏不知人。」「腎中寒之狀,色黑,氣弱,吸吸少氣,耳聾、腰痛,膝下清,拘攣而疼,昏不知人。」治宜溫腎散寒,選用不換金正氣散、附子五積散、薑附湯;附子理中湯。
腎中寒證是指腎臟因寒邪所傷而出現的病證。寒邪侵襲人體,可通過多種途徑侵犯腎臟,如感受外寒、飲食生冷、房勞過度、久病及年老體弱等,均可導致腎中寒證的發生。
腎中寒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腰膝酸痛、畏寒肢冷、小便清長、尿頻尿急、夜尿頻多、陽痿早泄、遺精滑精、月經不調、白帶清稀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等。
腎中寒證的治療應以溫腎散寒為主,可選用附子理中湯、金匱腎氣丸、桂附地黃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腎中寒證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宜清淡,不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定期體檢,及早發現和治療腎臟疾病。
腎中寒證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腎功能損害,甚至腎衰竭。因此,一旦出現腎中寒證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