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疝
沖疝為中醫疝證之一,首載於《素問·骨空論》,屬督脈病候範疇。其病機多因寒濕之邪內侵,鬱久化熱,復感外寒,邪氣搏結於下焦,導致氣機逆亂,發為沖疝。
病因病機
- 寒濕凝滯:寒性收引,濕性黏滯,二者相合,阻遏下焦氣血,致使經脈拘急,氣血不通。
- 督脈失調:督脈起於少腹,環繞陰器,若寒邪客於督脈,經氣不暢,則少腹氣逆上沖。
- 肝脈鬱滯:足厥陰肝經循行過陰器,寒濕之邪侵襲肝脈,氣血瘀阻,可引睪丸作痛。
臨床表現
- 主症:少腹疼痛劇烈,痛勢上沖心胸,甚則牽引睪丸,伴大小便不利。
- 兼症:或見畏寒肢冷、面色青白、舌淡苔白滑、脈沉弦緊等寒象。
治法與方藥
- 理氣散寒:以天臺烏藥散為主方,佐以鐵銹水調服,取其沉降之性,鎮逆止痛。
- 方中烏藥、木香行氣散結,小茴香、高良薑溫散寒邪,青皮疏肝破滯,檳榔下氣導滯。
- 溫通逐瘀:若寒邪深重,可選禹功散加炮薑、枳實、青皮,增強溫經散寒、行氣破結之效。
- 禹功散以黑丑、小茴香為主,通利二便,逐水消脹;炮薑溫中,枳實、青皮理氣寬中。
辨證要點
沖疝需與狐疝(寒疝)、奔豚氣鑑別:
- 狐疝:陰囊偏墜腫痛,臥則入腹,立則復出,多因肝氣鬱結所致。
- 奔豚氣:自覺氣從少腹上沖咽喉,發作欲死,屬情志致病,與沖疝之實寒證不同。
古籍佐證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:「疝病多屬肝經,然沖疝由督脈受邪,逆氣上沖,非獨肝病。」強調督脈與沖疝之關聯,治法當兼顧溫通奇經。
沖疝之治,重在辨明寒熱虛實,以疏導氣機、溫散寒邪為要,臨證需結合脈象舌診,靈活化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