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腎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腎濁

腎濁,又稱漩濁,是一種因腎氣虛寒所致的疾病,主要表現為小便渾濁。此病可伴隨遺精陽萎、腰膝酸軟、精神睏倦、耳鳴目花、面色黧黑等症狀。

病因與機制

腎濁的主要病因是腎氣虛寒。腎為水的主宰,也主管氣的納取,若腎氣虛寒,則水液代謝失常,使得水液無法上輸至肺,反而下注膀胱,導致小便渾濁。此外,腎濁還可由其他因素引起,例如先天不足、長期慢性疾病、過度性生活、寒冷環境等。

臨床表現

腎濁的主要症狀包括小便渾濁、色白如泔水、有時混有白色黏液,還可能伴隨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腰膝酸軟、遺精陽萎、精神睏倦、耳鳴目花、面色黧黑等。

治療方法

治療腎濁的主要方法是溫腎固澀。可以使用附子、肉桂、山茱萸、杜仲、菟絲子等溫腎固澀的藥物,並根據患者具體症狀,配合其他藥物治療。

預防措施
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  • 避免過度勞累,以免損傷腎氣。
  • 房事不宜過度,以免耗傷腎精。
  • 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寒涼生冷之物。
  •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以增強體質。

注意事項

腎濁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腎功能損害,甚至尿毒症。因此,一旦出現腎濁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參考資料:

  • 世醫得效方.漩濁
  • 便濁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