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生金中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生金中毒

病名:指因誤服或過量攝入生金(未經煉製的天然金)而引發的中毒症狀。中醫古籍中記載,生金性烈,未經火鍛,其毒性較強,入腹後可能損傷臟腑經絡,導致氣血逆亂。

中醫病機
生金質重性寒,誤服後易沉墜滯氣,阻礙脾胃運化,使中焦氣機壅塞。其毒性可能上攻心肺,導致胸悶、氣促;下傷肝腎,引發腹痛、尿閉等症。此外,金石之毒多屬「燥烈」,易耗傷陰液,出現口乾、煩躁、甚則神昏等熱毒內擾之象。

古籍記載
《本草綱目·卷四》提及解生金毒之法,列舉多種藥物,如:

  • 白藥子:清熱解毒,散瘀消腫,可緩解金石燥毒。
  • 翡翠石(綠青):性涼,能化金石毒,傳統用於解金屬中毒。
  • 鷓鴣肉鴨血:禽類血肉有情之品,據載可中和金石毒性。
  • 白鴨通汁(鴨糞澄清液)、生雞屎淋汁:此類穢物傳統用於「以濁攻毒」,取其降濁通腑之效。

相關條目
本症屬「金石中毒」範疇,與水銀、砒霜等金屬中毒機理類似,然生金毒性更偏滯澀,治法需兼顧行氣、解毒、護陰。

中醫治法
除上述解毒藥物外,歷代醫家亦重視「通利」之法,如以滑石、甘草導毒下行,或配伍黃連、綠豆等清熱解毒之品。若毒邪內陷,可依證選用安神開竅藥(如硃砂、麝香,但需謹慎其毒性)。

(註:本文僅述中醫理論與古籍記載,臨床處置請遵專業醫囑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