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生氣之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生氣之源
生氣之源,又稱原氣,出自《難經·八難》,為中醫理論中維繫生命活動的根本能量。此概念與先天之精密切相關,源自父母稟賦,藏於腎中,並賴後天水穀精微之充養,為人體生長、發育及臟腑機能運轉之原動力。
生氣之源與中醫理論之關聯
- 與腎氣的關係
生氣之源根於腎,屬腎間動氣,為命門之火的體現。《難經》強調其為「五臟六腑之本,十二經脈之根」,主司人體生命活動的啟動與持續。腎氣盛衰直接影響生氣之源的強弱,決定個體的生長、生殖及衰老進程。 - 與經絡的聯繫
生氣之源通過三焦輸布全身,推動經絡氣血運行。《難經·六十六難》指出:「三焦者,原氣之別使也。」說明三焦為原氣運行之通道,調節各臟腑機能,維持氣化作用。 - 與臟腑功能的互動
生氣之源激發脾氣運化水穀、肺氣主司呼吸、心氣推動血脈等臟腑功能。若原氣不足,可致臟腑虛衰,出現倦怠、發育遲緩、畏寒等症,反映於脈象則為沉細無力。
生氣之源的臨床意義
- 溫煦與推動:原氣為陽氣之根,維持體溫並促進新陳代謝。
- 固攝與防禦:通過衛氣與營氣的協調,強化機體抗病能力。
- 生殖與生長:主導天癸至竭,影響生育機能與骨骼發育。
此概念亦與道家養生思想相通,強調「保精守氣」以延續生氣之源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的核心理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