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生下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生下吐,病證名。出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。指嬰兒出生時咽下穢液,擾亂胃腑,致使生後當天或次日多次嘔吐。待穢液污染的胃內容物吐凈後,可自行緩解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曰:“生下吐,即小兒生下,即吐,名曰生下吐。此因穢液入胃,胃氣不和,故吐也。其吐多在生下當日,或次日,吐後即止。若吐後不止,則為他證。”
生下吐多見於早產兒、低體重兒、窒息兒、新生兒黃疸等新生兒。其主要病因是由於新生兒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胃腸道黏膜屏障較薄弱,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較差,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嘔吐。此外,新生兒由於胃容量小,胃排空時間較長,易發生胃內食物積聚,當胃內食物過多時,可刺激胃黏膜,引起嘔吐。
生下吐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反覆嘔吐,嘔吐物多為胃液,也可為奶汁、食物殘渣等。嘔吐的次數和程度因人而異,輕者嘔吐數次,重者可多次嘔吐,甚至嘔吐不止。嘔吐後可伴有腹痛、腹脹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
生下吐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,如反覆嘔吐、嘔吐物多為胃液、奶汁、食物殘渣等。此外,還可根據病史、體格檢查等進行診斷。
生下吐的治療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。輕症患者可給予口服止吐藥物,如胃復安、嗎丁啉等。重症患者可給予靜脈輸液,補充水分和電解質。此外,還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給予其他治療措施,如胃腸減壓、胃黏膜保護劑等。
生下吐的預後一般良好,大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後可自行緩解。但若治療不當,或合併其他疾病,則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。
生下吐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疾病,其主要病因是由於新生兒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完善,胃腸道黏膜屏障較薄弱,對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較差,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發生嘔吐。因此,新生兒家長應注意做好新生兒的護理,避免新生兒發生嘔吐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