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生銀中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生銀中毒
生銀中毒,為中醫學中所述因誤服或過量攝入生銀(未經煉製之銀質)所致之毒性反應。此症屬「金石中毒」範疇,古籍多歸於「藥毒」或「食毒」之列,其毒性機理與重金屬損傷經絡臟腑相關。
中醫病因病機
中醫理論認為,生銀性寒質重,直入脾胃,繼而沉積於三焦,阻遏氣機。其毒性可損傷中焦運化之功,導致氣滯血瘀,甚則上擾神明,下傷腎氣。《本草綱目》提及:「銀屑,辛平有毒」,雖可入藥(如鎮驚安神之效),然生用未制則易發毒,尤以吞服為甚。
臨床表現
中毒者常見:
- 脾胃繫症狀:脘腹絞痛、嘔吐酸腐、泄瀉或便閉。
- 經絡氣滯:四肢麻木、筋脈拘急,甚則癱軟。
- 神明受擾:頭暈目眩、煩躁譫妄,或見昏蒙不語。
- 腎氣受損:腰膝酸軟、小便澀痛,久則水腫。
古籍解毒之法
《本草綱目·卷四》載解銀毒之方,多取「以甘緩毒,以辛散結」之理,所列藥物如:
- 蔥汁:辛溫通陽,開竅解毒,可沖服。
- 雞子清(雞蛋清):甘寒潤燥,護黏膜而緩銀毒之燥烈。
- 鴨血:鹹涼入血分,解金石毒,生飲或搗汁。
- 鴨通汁(鴨糞澄清液):古法用以「降濁毒」,今少用。
中醫辨治思路
- 急則治標:先以催吐(如鹽湯探吐)、瀉下(如大黃、芒硝)排毒。
- 調和氣血:毒緩後,以四君子湯加減健脾,輔以當歸、赤芍活血通絡。
- 解毒專藥:黃連、綠豆、甘草等,可清熱解毒,緩和銀毒之性。
此症古法雖有記載,然銀毒峻烈,臨床須結合病家體質深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