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聲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聲怯,病證名。系指因身體虛弱所致的聲音低微病證。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,腎為聲音之根,臟腑健旺則聲音洪亮,臟腑虛弱則聲音低微。故《景岳全書》卷二十八:「聲音出於臟氣,凡臟實則聲宏,臟虛則聲怯。故凡五臟之病皆能為喑。」治應補益中氣,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也可滋補腎氣,方用右歸丸加減。
聲音是人體臟腑氣血功能的表現,臟腑氣血充足,則聲音洪亮;臟腑氣血不足,則聲音低微。聲音低微,中醫稱為「喑」,是一種常見的虛證。
聲怯的病因,主要與臟腑虛弱有關。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,腎為聲音之根,臟腑健旺則聲音洪亮,臟腑虛弱則聲音低微。因此,聲怯的病因,主要與腎虛有關。
聲怯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聲音低微、聲音嘶啞、聲音無力、聲音易疲勞等。
聲怯的治療,以補益中氣、滋補腎氣為主。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。也可用右歸丸加減。
聲怯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聲怯是一種常見的虛證,如果出現聲音低微、聲音嘶啞、聲音無力、聲音易疲勞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