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氣犯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沖氣犯腎,中醫病證名。沖脈病誤治,沖氣犯腎之證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沖脈病源流》:「汗之必寒起,無汗,心中大煩,骨節苦疼,目暈惡寒,食則反吐,谷不能進。下之腹脹滿,卒起頭暈,食則清谷不化,心下痞。皆沖氣犯腎,腎受其害,且腎主五液,汗下則五液耗,故見如是等症也,宜大橘皮湯。」
沖脈病,中醫病證名。《素問·舉痛論》:「沖脈者,五臟六腑之海也,其氣朝百脈而主血。」沖脈為十二經脈之一,起於胞中,上行至頭頂,下行至足跟,貫穿全身,為十二經脈之海,主一身之血。沖脈病,多因外感風寒、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等因素,導致沖脈氣血失調,出現頭痛、眩暈、耳鳴、目赤腫痛、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肢體麻木、腹脹、便溏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。
沖氣犯腎,是沖脈病誤治,導致沖氣上逆犯腎所致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沖脈病源流》:「汗之必寒起,無汗,心中大煩,骨節苦疼,目暈惡寒,食則反吐,谷不能進。下之腹脹滿,卒起頭暈,食則清谷不化,心下痞。皆沖氣犯腎,腎受其害,且腎主五液,汗下則五液耗,故見如是等症也,宜大橘皮湯。」
沖氣犯腎的治療,以溫腎散寒、化氣行水為主。可用大橘皮湯加減治療。方中大橘皮味辛、苦,性溫,入肺、脾、腎經,有理氣化痰、燥濕化痰、溫腎散寒之功效;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,入心、脾、肺、腎經,有健脾滲濕、利水消腫之功效;白朮味苦、甘,性溫,入脾、胃經,有健脾燥濕、利水滲濕之功效;澤瀉味苦、寒,入腎、膀胱經,有利水滲濕、清熱涼血之功效;豬苓味甘、淡,性平,入腎、膀胱經,有利水滲濕、清熱利尿之功效;車前子味甘、淡,性寒,入肺、膀胱經,有利水通淋、清熱明目之功效;甘草味甘、平,入心、脾、肺、胃經,有調和諸藥、緩急止痛之功效。
沖氣犯腎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平時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- 飲食要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膩生冷之物。
- 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定期進行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