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聲啞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聲啞嗽
病證名,指咳嗽時伴隨聲音嘶啞或失聲之症,屬中醫咳嗽證型之一。首見於《不居集·卷十五》,其病因病機與肺氣失宣、痰熱壅滯或陰津虧耗密切相關,臨床需辨證施治。
病因病機
- 痰熱壅肺:
因外感風熱或內傷積熱,痰熱互結,壅滯於肺,阻遏氣機,致肺失清肅。熱邪灼傷肺絡,痰濁阻滯聲門,故見咳嗽聲啞、痰黃黏稠,或伴胸悶氣促。 - 寒包熱證:
外感風寒未解,鬱而化熱,形成外寒內熱之證。寒邪束表,肺氣不宣,熱邪內蘊,灼津為痰,痰熱交結而致咳嗽聲啞,兼見惡寒發熱、痰白黏或黃。 - 肺陰耗傷:
多見於癆瘵(肺癆)或久咳患者,因陰虛內熱,灼傷肺津,喉失濡養,故乾咳少痰、聲音嘶啞,午後潮熱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法與方藥
-
痰熱壅肺:
- 治法:清肺化痰,利咽開音。
- 方藥:清咽寧嗽湯(《不居集》)加減,含桔梗、黃芩、梔子、桑白皮等;若痰稠難咯,可加瓜蔞、浙貝母以化痰散結。
-
寒包熱證:
- 治法:散寒透熱,宣肺開音。
- 方藥:麻杏石甘湯合半夏厚朴湯化裁,酌加細辛、生薑辛溫散寒,半夏化痰降逆;若熱重者,加連翹、黃芩清泄肺熱。
-
肺陰虧虛:
- 治法:滋陰潤肺,生津利咽。
- 方藥:百合固金湯或沙參麥冬湯加減,可配玄參、訶子斂肺開音;虛火甚者,加知母、地骨皮清退虛熱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啞嗽:專指咳嗽而聲音嘶啞,多屬痰熱或陰虛所致。
- 勞咳:虛勞咳嗽,常伴肺腎陰虛,症見咳血、骨蒸潮熱。
- 久咳:咳嗽遷延不愈,需辨寒熱虛實,與聲啞嗽或相兼為病。
本證需結合四診,細辨寒熱虛實。痰熱者忌溫燥,陰虛者慎苦寒,用藥當以恢復肺氣宣降、濡養喉嚨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