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氣犯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氣犯肝
病證名,指沖脈之氣上逆,侵犯肝臟所引發的病證。此證多因沖脈病誤治,或肝氣失調,導致沖氣上沖,影響肝之疏泄功能,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表現。
病因病機
沖脈為「十二經脈之海」,主調節氣血運行,其脈起於胞中,上行至胸腹,與肝經關係密切。若因誤汗、誤下等治療不當,或情志失調、肝氣鬱滯,皆可能導致沖氣上逆,侵犯肝臟。
- 誤汗傷血:過度發汗耗傷陰血,肝藏血,血虛則肝失濡養,沖氣乘虛上逆,引動肝陽,故見頭眩、筋惕肉瞤(肌肉跳動)。
- 誤下傷氣:誤用瀉下法損傷中氣,沖脈失於固攝,氣逆犯肝,肝氣橫逆,故見腹內拘急、食後動氣加劇,雖身熱卻喜蜷臥。
臨床表現
- 頭眩目暈:沖氣攜肝陽上擾清竅。
- 筋惕肉瞤:肝血不足,筋脈失養,或肝風內動。
- 腹內拘急:肝氣橫逆,克犯脾土,氣機鬱滯。
- 動氣加劇:進食後氣機逆亂更甚,因脾胃受肝氣所乘。
- 身熱蜷臥:雖有熱象,但因氣虛陽浮,故喜蜷縮以緩解不適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平沖降逆、調肝和血為主,可選用《雜病源流犀燭》所載之防風白術牡蠣湯。
- 防風:疏風解表,兼能平肝。
- 白朮:健脾益氣,固攝沖氣。
- 牡蠣:重鎮降逆,潛陽息風。
若兼肝鬱化火,可佐以柴胡、黃芩疏肝清熱;若血虛明顯,可加當歸、白芍養血柔肝。
相關概念
- 沖脈病:沖脈氣機失調的總稱,包括沖氣上逆、沖任不固等,與肝、腎、脾胃功能密切相關。
- 肝氣上逆:肝的疏泄功能失常,氣機上沖,常見脅痛、嘔吐、眩暈等,與沖氣犯肝病機有相似之處,但後者更強調沖脈與肝的交互影響。
此證體現中醫「經絡相關」「臟腑互聯」的理論特點,臨床需辨明沖脈與肝的病理關係,方能精準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