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聲喑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聲喑

聲喑,又稱為失音,是指聲音嘶啞、低沉、甚至完全消失的一種病證。多由肺、肝、腎三經虛實火旺所致。臨床上可見聲音嘶啞、音調低沉、音量減弱、甚至完全消失等症狀。

《羅氏會約醫鏡》卷七中記載:「聲喑之症,雖兼五臟,而於心、肝、腎三經為重。又須知其虛實治之,乃為上二。」該書把聲喑病因分為:感於風寒,火衰喉痛,喉痛火炎,喉毒潰爛,梅毒喉爛,肺經實火,肝逆,勞瘵,勞頦等九種。並分別選用加味枳桔二陳湯、鎮陰煎、滋陰八味湯、仙遺糧湯、麥門冬湯、小降氣湯、竹衣麥門冬湯治之。

由於導致本病的原因頗多,臨床見症又多錯綜複雜,所以在治療中,必須結合全身情況,審證求因,辯證用藥。

聲喑的病因

聲喑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肺經實火:肺主音,肺經火旺可導致肺失宣降,聲音嘶啞。
  • 肝火犯肺:肝火上炎可灼傷肺絡,導致聲音嘶啞。
  • 腎陰虛:腎陰虛可導致肺失滋潤,聲音嘶啞。
  • 脾胃虛弱:脾胃虛弱可導致氣血生化不足,聲音嘶啞。
  • 外感風寒:外感風寒可導致肺氣失宣,聲音嘶啞。

聲喑的臨床表現

聲喑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• 聲音嘶啞:聲音嘶啞是聲喑最主要的臨床表現。
  • 音調低沉:聲音嘶啞的音調往往較低沉。
  • 音量減弱:聲音嘶啞的音量往往較弱。
  • 完全消失:嚴重的聲喑可導致聲音完全消失。

聲喑的診斷

聲喑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、體格檢查等進行。

聲喑的治療

聲喑的治療應根據病因、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:

  • 清肺利咽:適用於肺經實火、肝火犯肺等證型。常用方藥有加味枳桔二陳湯、鎮陰煎、滋陰八味湯等。
  • 滋陰潤肺:適用於腎陰虛證型。常用方藥有仙遺糧湯、麥門冬湯等。
  • 健脾益氣:適用於脾胃虛弱證型。常用方藥有小降氣湯、竹衣麥門冬湯等。
  • 疏風散寒:適用於外感風寒證型。常用方藥有銀翹散、桑菊飲等。

聲喑的預防

聲喑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• 避免過度用嗓。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多吃新鮮蔬果,增強體質。

聲喑是一種常見的嗓音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聲音嘶啞、音調低沉、音量減弱,甚至完全消失。因此,一旦出現聲喑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