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省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名詞「省客」詳解
「省客」為中醫脈學專有名詞,用以描述一種特殊脈象。此脈象特徵為脈搏初來時充盈有力,但旋即鼓動而離,呈現時有時無、忽來忽止之態,猶如訪客短暫停留後離去,故以「省客」為喻。此概念首見於《素問·大奇論》,原文載:「脈至如省客,省客者,脈塞而鼓,是腎氣不足也。」意指此脈象的出現,與腎氣虛衰、固攝無權密切相關。
脈象特徵與機理
- 「塞而鼓」的動態表現
「塞」指脈氣壅滯不通,時有間歇;「鼓」則形容脈來時突然搏動明顯,兩者交替出現,形成「或隱或現」之象。明代醫家張景岳於《類經》中進一步闡釋:「塞者,或無或止;鼓者,或有而搏。」此脈象反映腎氣虧虛,無法維繫脈道氣血的穩定運行,導致脈律失序。 - 與腎氣的病理關聯
中醫認為「腎為先天之本」,主藏精、司氣化,腎氣充沛則脈象和緩有力。若腎氣不足,脈道失於溫煦與固攝,則氣血運行澀滯,表現為「省客脈」。此脈象多見於久病體虛、勞傷腎精,或年老腎衰者,常伴隨腰膝痠軟、耳鳴遺精等腎虛證候。
歷代醫家觀點補充
- 《黃帝內經》理論基礎
《素問》將「省客脈」歸類為「真臟脈」之一,屬預後不良之兆,提示臟氣衰敗。其與「彈石」「解索」等腎絕脈並列,但「省客」更強調脈象的間歇性與不穩定性。 - 後世脈學發展
清代周學海於《脈義簡摩》中提出,此脈需與「結脈」「代脈」鑑別:結脈為緩中一止,代脈為止有定數,而「省客」則無規律,且兼具「塞滯」與「鼓搏」之特點。
臨床意義與辨證
「省客脈」作為腎氣不足的典型脈徵,需結合四診綜合判斷。若見此脈象,醫者多從補益腎元、填精固本論治,方選如六味地黃丸、右歸丸等,並佐以調暢氣機之品,以復脈道通利。然需注意,此脈亦可能見於邪氣壅阻、氣血驟閉之實證,故辨證時須詳察病因病機。
此脈象的記載,體現中醫脈學對「脈-臟」關聯的深刻觀察,亦反映古典醫籍以象喻理、以形述神的獨特表述方式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