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氣犯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沖氣犯肺

病證名,指沖脈之氣上逆,侵犯肺臟所引發的病證。此證多因沖脈病變誤治,或臟腑氣機失調,導致沖氣不循常道,上沖犯肺,使肺失宣降,出現一系列臨床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沖脈為「十二經之海」,又稱「血海」,主司調節氣血運行。其脈起於胞中,上行至胸中而散,與肺關係密切。若因誤治(如過汗、誤下)或內傷情志、勞倦等因素,導致沖脈氣機逆亂,則可能上沖犯肺,影響肺之宣發肅降功能。

  1. 誤汗傷津:過度發汗,耗傷津液,使沖氣躁動上逆,肺失濡潤,出現衄血、口渴、煩躁、氣機壅滯,甚至飲水即吐等症。
  2. 誤下傷陰:誤用攻下法,使陰液內竭,沖脈失養,氣逆上沖,導致肺燥,見咽乾鼻燥、頭眩、心悸等症。

臨床表現

沖氣犯肺的主要症狀包括:

  • 上焦燥熱:鼻衄、咽乾、口渴欲飲。
  • 氣機上逆:胸悶、煩躁、飲水即吐。
  • 肺失宣降:咳嗽、氣喘、呼吸不暢。
  • 津液受損:頭暈目眩、心悸、津虧不潤。

治療方藥

根據《雜病源流犀燭》記載,此證宜選用五苓散,以化氣利水,調和沖逆,使水津得布,肺氣得降。若兼陰虛燥熱,可配合養陰潤肺之品;若氣逆甚者,可酌加降氣平沖之藥,如沉香、代赭石等。

相關概念

  • 沖脈病:沖脈氣血失調所致的病證,常見月經不調、氣逆上沖等。
  • 肺氣上逆:肺失肅降,氣機上逆,見咳喘、胸悶等,與沖氣犯肺有相似之處,但病機不同。

沖氣犯肺屬中醫特殊病機,臨床需辨明沖脈與肺的關係,針對病源調理,方能奏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