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盛端明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盛端明(1470-1550年)

盛端明,字希道,自號玉華子,潮陽(今廣東潮安)人,明代著名醫學家。他於弘治壬戌(1502年)考取進士,並曾擔任禮部尚書一職。他熱愛醫學,擁有豐富的醫術,並且無分貴賤,對求醫者一視同仁,立即治療。

盛端明對於中醫學有很深的造詣,熟讀《內經》、《素問》、《脈經》等重要醫學典籍。他將歷代名醫的著作整理彙編,按照治療方法進行分門別類。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裡,他在南北兩地歷經宦途漂泊,並總是攜帶著自己的手稿。每當遇到獨特的醫術或祕法,他必將其記錄下來,最終完成了《程齋醫抄》一百四十卷。但由於手稿太多,弟子程簡無法全部抄寫下來,於是當地的友人騰氏幫忙將要點整理成《程齋醫抄撮要》五卷(1533年)。

《程齋醫抄》與盛端明的貢獻

《程齋醫抄》是盛端明的重要著作,共分為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、針灸、傷寒、雜病等八卷,內容豐富而多樣,涵蓋了中醫學的各個領域。書中收錄了大量古代醫家的論著和醫方,並附有盛端明自己的註解,所以對於後世的中醫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

盛端明作為一位傑出的中醫學家,對中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。他的著作《程齋醫抄》成為中醫典籍之一,為後世研究和發展中醫學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和指引。

下面是《程齋醫抄》中對於一些中醫名詞的解釋:

  • 陰陽: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基本概念,指事物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。在醫學中,陰陽指人體內各個臟腑、經絡、氣血等的盛衰消長,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的相互關係。
  • 五行: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模型,指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種基本物質。在醫學中,五行指人體內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與五季(春、夏、秋、冬、春)的相互關係。
  • 經絡:經絡是中國古代醫學中用來描述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。在醫學中,經絡指人體內十二條主要經脈和奇經八脈。
  • 氣血:氣血是中國古代醫學中用來描述人體內精微物質的一種概念。在醫學中,氣血指人體內氣和血的盛衰消長。
  • 臟腑:臟腑是中國古代醫學中用來描述人體內主要器官的一種概念。在醫學中,臟腑指人體內五臟(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)和六腑(膽、胃、大腸、小腸、膀胱、三焦)。
  • 病因:病因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。在醫學中,病因包括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、蟲蛇毒物等。
  • 病機:病機是指疾病發生、發展、演變的過程。在醫學中,病機包括正虛邪盛、陰陽失調、氣血不和等。
  • 治則:治則是指治療疾病的方法。在醫學中,治則包括扶正祛邪、補虛瀉實、和解表裡、清熱解毒等。
  • 方劑:方劑是指用於治療疾病的藥物配方。在醫學中,方劑包括湯劑、丸劑、散劑、膏劑、丹劑等。

希望以上對《程齋醫抄》和一些中醫名詞的解釋對您有所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