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盛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盛經是中醫學術語,具有兩個含義:

  1. 盛經指的是氣血充盛的經脈,例如沖脈、胃經等。《素問.調經論》中說:「血有餘,則瀉其盛經出其血。」這表示當體內的血液過多時,可以通過瀉血來排出多餘的血液。

  2. 盛經還可以指皮膚分肉之間浮現的絡脈。《素問.水熱穴論》中提到:「故取盛經分腠。」這表示在針灸治療中,可以選擇盛經分佈的腠理進行針灸。

經脈是人體內氣血運行的通道,包括十二正經、奇經八脈和十二經別。其中,十二正經是人體主要的經脈,分為手三陰經、手三陽經、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。奇經八脈是不屬於十二正經的經脈,包括任脈、督脈、沖脈、帶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陰維脈和陽維脈。此外,還有十二經別是十二正經的分支,分佈於四肢和軀幹。

保持盛經的氣血充盛,是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。氣血充盛代表著經脈通暢,身體機能正常;而氣血不足則可能導致各種疾病。因此,保持健康就要保持盛經的氣血充盛。

絡脈是經脈的分支之一,分佈於四肢和軀幹。絡脈的作用包括聯絡經脈、溝通臟腑、傳導氣血等。盛經是一種浮現於皮膚分肉之間的絡脈,在針灸治療中可以用來進行針灸操作。

總結來說,盛經既可以指氣血充盛的經脈,也可以指浮現於皮膚分肉之間的絡脈。保持盛經的氣血充盛對於人體的健康非常重要,同時在針灸治療中,盛經也可以作為針灸的選擇點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