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沖氣
定義與源流
沖氣為中醫病證名,指沖脈之氣上逆所引發的疾患,首見於《金匱要略·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》。沖脈為「十二經脈之海」,主司調節氣血運行,其循行路線自小腹上行至胸咽,故當沖脈之氣逆亂時,易出現氣機上沖之證。
病因病機
沖氣多因內伏飲邪,兼腎陽虛衰所致。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根,若腎陽不足,則無力溫煦沖脈,導致沖脈失於固攝;加之飲邪屬陰,易乘虛上犯,與沖氣相搏,形成「沖氣挾飲」之病理狀態。此外,情志失調、寒邪內侵等因素,亦可能擾動沖脈,誘發氣逆。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為氣從少腹上沖胸咽,發作時自覺一股氣流自下腹直衝而上,伴隨以下證候:
- 陽虛寒盛:手足厥逆、脈沉微,反映腎陽不足、陰寒內盛。
- 氣機壅滯:胸悶心悸、呼吸不暢,因沖氣擾動胸中氣機。
- 飲邪上泛:面熱如醉、頭暈目花,乃濁陰之邪上擾清竅所致。
- 水道失司:小便難,因腎陽虛衰,氣化不利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斂氣平沖」為原則,兼顧溫陽化飲:
- 主方: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(《金匱要略》)。方中桂枝溫通沖脈、平降逆氣;茯苓健脾利水以化飲;五味子收斂浮越之氣;甘草調和諸藥,共奏斂沖化飲之效。
- 加減:若腎陽虛甚,可加附子、肉桂以助溫補;若痰飲壅盛,可合苓桂朮甘湯加強化痰之力。
相關鑒別
沖氣需與「奔豚氣」區分:奔豚氣亦屬氣逆上沖之證,但多因情志引發,病機涉及肝氣橫逆,症狀以陣發性氣沖、驚恐不安為特徵;而沖氣則以腎陽虛、飲邪內停為本,氣沖多伴寒象。
古籍探討
《金匱要略》提出「沖氣即低,而反更咳,胸滿者,用桂苓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、細辛」,說明沖氣緩解後若餘飲未盡,需調整治法,體現張仲景對病機演變的動態把握。
現代應用
現代中醫臨床中,沖氣常見於更年期症候群、慢性支氣管炎、心因性疾患等,凡符合「下虛上逆」病機者,均可參考沖氣理論辨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