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盛寅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盛寅(1375–1441年)
盛寅,字啓東,明代著名醫家,江蘇吳縣人。師承戴原禮(元代名醫朱震亨之弟子),屬丹溪學派傳人,精於脈診與內科雜病治療。永樂年間(1403–1424年)任醫學正科,因屢治宮廷疑難重症,擢升御醫,後掌太醫院事。其醫術以辨證精準、用藥果敢著稱,尤擅婦科與瘀血證治。
醫案與學術特色
- 瘀血證治驗案
太子寵妃經閉十月,眾醫誤診為妊娠,盛寅獨斷為瘀血內阻,投破血劑(如桃仁、紅花等活血化瘀藥),瘀下而愈。此案體現其「有故無殞」之治則,即邪實當攻時,峻藥亦可用,符合《內經》「通因通用」之理。 - 脈診與辨證
盛寅深得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論,重視脈象與症狀合參。其診妃疾時,未拘泥於經閉表象,而是透過脈證辨析瘀血實證,展現「捨症從脈」的辨證思維。 - 學術傳承
所著《醫經秘旨》(1418年)闡發醫理與臨證心法,雖部分散佚,但從傳世記載可見其融合丹溪養陰學說與攻邪理論。另撰《流光集》(已佚),門人劉毓、李思勉及弟盛宏、子盛僎繼其術,形成吳中醫派一支。
歷史地位
盛寅歷事永樂、洪熙、宣德三朝,晚年任南京太醫院御醫,逝後受祀於兩京太醫院。其醫案被視為明代宮廷醫學的代表,彰顯中醫「異病同治」「治病求本」的核心思想,對後世瘀血學說與婦科辨證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