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屍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屍蹷

病名
屍蹷,又稱屍厥,屬中醫厥證之一,指患者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,狀若屍體,然脈搏尚存,為五絡俱竭所致。此證首見於《素問·繆刺論》,其描述邪氣侵襲手足少陰、太陰及足陽明之絡脈,導致五絡氣血閉阻,周身經脈雖能運轉,然神識喪失,形如死屍,故名「屍蹷」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邪客五絡
    邪氣阻滯手足少陰(心、腎)、太陰(肺、脾)及足陽明(胃)之絡脈,致使經氣壅塞,氣血不能上榮清竅,神機失用。
  2. 氣血逆亂
    五絡閉竭後,陰陽之氣不相順接,陽氣不能外達,陰血不能內守,故出現脈動而神昏之候。
  3. 痰瘀內擾(後世補充):
    部分醫家認為,痰濁、瘀血內阻亦可加重絡脈閉塞,誘發屍蹷,此見於《證治準繩》等典籍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突然昏仆,目合口張,呼之不應,四肢僵冷,然觸其腹尚溫,脈象沉伏或細弱而動。
  • 特徵:耳中可聞細微嘯聲(如《肘後備急方》所載「循循如嘯聲」),此因氣血逆衝於耳竅所致。
  • 鑑別:與真死之別在於脈動未絕,且腹溫未散,此為陽氣未完全離決之象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素問·繆刺論》
    「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……五絡俱竭,令人身脈皆動,而形無所知,其狀若屍。」指出五絡閉阻為病機核心。
  • 《肘後備急方》
    強調「脈猶動」與「腹間暖」為辨證關鍵,並記載以針刺、藥物通絡開竅之法。

治法探討

  1. 針刺急救
    取五絡所屬井穴(如少衝、隱白等),或刺人中、百會以醒神開竅。
  2. 藥物調治
    • 通絡:選用麝香、蘇合香等芳香走竄之品,如蘇合香丸。
    • 調氣血:以四逆湯類方回陽救逆,或配合活血化痰之劑。
  3. 灸法
    灸關元、氣海以溫通元陽,助氣血復行。

與現代醫學關聯
屍蹷之表現近似於現代醫學的「休克」或「暈厥」,然中醫著眼於整體氣血失調,強調絡脈閉阻與神機失用的病機層次,治療上更具辨證靈活性。
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