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脈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沖脈穴

沖脈為奇經八脈之一,中醫稱之為「十二經之海」或「血海」,主司調節全身氣血,與女子月經、生殖功能密切相關。沖脈之循行路線廣泛,與多條經脈相交會,其交會穴位散見於任脈、足陽明胃經及足少陰腎經,以下詳述之。

一、沖脈之交會穴位

據《針灸甲乙經》等古籍記載,沖脈與其他經脈之交會穴位包括:

  1. 任脈:會陰、陰交。
  2. 足陽明胃經:氣沖(氣街)。
  3. 足少陰腎經:橫骨、大赫、氣穴、四滿、中註、肓俞、商曲、石關、陰都、通谷、幽門。

此外,《靈樞·海論》提及:「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,其輸上在於大杼,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。」意指沖脈之氣血輸注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大杼穴,以及足陽明胃經的上巨虛下巨虛。而《素問·舉痛論》則載:「沖脈起於關元。」王冰註解強調,沖脈雖自關元穴隨腹上行,然其根本源於腎下,與先天之氣相連。

二、沖脈與公孫穴之關係

沖脈亦與八脈交會穴之一的公孫穴相通。《針經指南》載:「公孫通沖脈」,意指針刺公孫穴可調理沖脈氣血。公孫屬足太陰脾經,位於足內側緣,當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。臨床上,公孫穴常用於治療脾胃失調、腹痛、月經不調等與沖脈相關之病症。

三、沖脈之生理功能

  1. 統攝十二經氣血:沖脈為「十二經之海」,能調節諸經氣血,尤其與女子月經、孕育功能相關,故有「血海」之稱。
  2. 與腎氣相連:沖脈起源於腎下,與先天之氣相通,腎氣盛衰直接影響沖脈功能。
  3. 主司生殖與發育:沖脈氣血充盈,則月經正常、生殖機能旺盛;若沖脈空虛,則易見經閉、不孕等症。

四、沖脈相關病症與調理

沖脈失調常見症狀包括月經不調、崩漏、不孕、氣逆上沖(如奔豚氣)、少腹脹滿等。中醫臨床常透過針灸交會穴(如氣沖、陰交、公孫)或配合藥物(如四物湯、龜鹿二仙膠)以調理沖脈氣血。

沖脈之重要性不僅在於其廣泛的交會關係,更在於其對人體氣血與生殖功能的關鍵影響,故於中醫理論與臨床應用上佔有重要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