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失榮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失榮
定義與源流
失榮為中醫外科古籍所載之重症,屬瘡瘍危候,首見於《外科正宗·卷四》,又名「失營」。其名源於晚期患者形體枯槁、氣血衰敗,猶如樹木失卻榮華之象。此症與現代醫學所述頸部惡性腫瘤(如淋巴瘤、何傑金氏病)或轉移性癌相似,屬中醫「巖證」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情志內傷:長期憂思鬱怒,肝氣不舒,氣機阻滯,血行不暢,久則瘀毒結聚。
- 痰火凝結:肝鬱化火,灼津成痰,痰火互結,循經絡滯留頸項,形成堅硬腫塊。
- 氣血雙虧:病程遷延,耗傷正氣,脾失健運,氣血生化無源,終致形體羸瘦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頸側或耳前後生結塊,形如栗子,質硬,皮色如常,推之不移,偶有隱痛。
- 中期:腫物漸增,根腳散漫,堅硬如石,表面凹凸不平,伴胸悶脅痛、煩躁失眠。
- 後期:腫塊破潰,血水淋漓,臭穢難聞,形銷骨立,面色萎黃,唇甲蒼白,終至氣絕。
辨證分型
- 肝鬱痰凝證:腫塊初起,情志抑鬱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滑。治宜疏肝解鬱、化痰散結。
- 痰毒瘀阻證:腫塊堅硬如石,疼痛固定,舌紫暗、苔膩,脈澀。治宜解毒化瘀、軟堅散結。
- 氣血兩虛證:潰後久不收口,氣短乏力,舌淡、脈細弱。治宜補益氣血、托毒生肌。
治療方藥
- 內治
- 早期:以和榮散堅丸(含當歸、熟地、人參等)益氣養營,輔以海藻玉壺湯加減化痰散結。
- 潰後:選用歸脾湯(黃耆、白朮、龍眼肉)加減,佐以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蓮清餘毒。
- 外治
- 未潰:外貼飛龍阿魏化堅膏(阿魏、乳香、沒藥)以消腫止痛。
- 已潰:以生肌玉紅膏(當歸、白蠟、輕粉)祛腐生新,慎用蝕瘡峻藥。
古籍論述
《外科正宗》云:「失榮者,先得後失,始富終貧,亦無不可。」強調此病與情志密切相關;《醫宗金鑒》則指出:「失榮耳旁及項肩,起如痰核不動堅……日久氣衰形削脫,爛斑出血即為凶。」描述其預後險惡。
備考
失榮之辨治,需結合整體氣血盛衰與局部邪毒輕重,早期介入或可延緩病勢,然終屬難治之症,體現中醫「既病防變」之治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