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失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失溲,中醫名詞,又稱遺溺、小便不禁。是指小便自遺之症。出自《傷寒論.辨太陽病脈證並治》。可見於腎虛、膀胱失約、高年氣虛、高熱昏迷、中風、癲癇等病證,傷寒熱病病危時亦見此證。《傷寒論後條辨》:「直視、失溲者,水虧營竭而腎氣不藏也。」詳見遺溺、小便不禁條。

失溲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腎虛:腎主水,開竅於二陰,若腎虛精虧,則水液不固,可導致小便失禁。
  2. 膀胱失約:膀胱是貯存尿液的器官,若膀胱功能失常,則可導致小便失禁。
  3. 高年氣虛:老年人由於氣血不足,膀胱功能下降,可導致小便失禁。
  4. 高熱昏迷:高熱昏迷時,患者神志不清,膀胱失禁。
  5. 中風:中風患者常有大小便失禁的症狀。
  6. 癲癇:癲癇患者常有大小便失禁的症狀。

失溲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小便自遺:患者小便不受控制,可在睡覺、咳嗽、大笑、用力時不自主地排尿。
  2. 尿頻尿急:患者小便次數增多,尿急,尿不盡。
  3. 尿痛:患者小便時有疼痛感。
  4. 尿混濁:患者小便混濁,有異味。
  5. 尿血:患者小便中帶血。

失溲的治療,主要以補腎固精、益氣固表、化痰通絡、清熱利尿等方法為主。常用方藥有六味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、補中益氣湯、五苓散、導赤散等。

失溲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,避免過食肥甘厚膩、生冷寒涼之物。
  2.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
失溲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