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失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失血

失血是指各種大量出血的總稱,是中醫學中的術語。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.失血敘論》中提到,失血會導致血液不能正常循經流注,無法榮養百脈,引發各種症狀,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、汗血和痰血等。因此,針對不同症狀需有不同的治療方法。

以下是失血的主要原因和相對應的症狀及治療方法:

  1. 肺陰虛:肺主一身之氣,若肺陰虛,則肺氣虛弱,無法固攝血液,可能出現咳血、咯血等症狀。治療可以使用能養陰清肺、止血的藥物,如沙參、麥冬、玉竹、百合、天冬、川貝母、白及、白茅根等。

  2. 脾虛氣弱:脾主統血,若脾虛氣弱,無法統攝血液,可能出現便血、尿血等症狀。治療可以使用能健脾益氣、固攝止血的藥物,如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白扁豆、蓮子、芡實等。

  3. 邪熱迫血妄行:外邪入侵或內生熱邪,耗傷津液,損傷血液,可能出現吐血、衄血等症狀。治療可以使用能清熱涼血、止血的藥物,如生地黃、丹皮、赤芍、白茅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。

  4. 跌僕外傷:跌倒或其他外部傷害,損傷臟腑和經脈,可能出現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等症狀。治療可以使用能活血化瘀、止血的藥物,如三七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地龍、乳香、沒藥等。

為了預防失血,可以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2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3. 飲食清淡,多吃蔬菜水果。
  4. 不吸煙,不喝酒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問題並及早治療。

這些方法可以幫助降低發生失血的風險。然而,若已經出現失血癥狀,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