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失血眩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失血眩暈,又稱為失血昏厥,是因出血過多所致的眩暈。

《雜病源流犀燭.頭痛源流》中記載:「失血眩暈,或吐衄太甚,或便血過多,或由傷胎,或由產後,或由崩漏,或由金瘡跌僕、拔牙。往往悶絕,不省人事。」

失血眩暈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外傷出血:如金瘡跌僕、拔牙等。
  2. 內臟出血: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等。
  3. 產後出血:如產後出血、崩漏等。
  4. 其他原因:如傷胎、久病等。

失血眩暈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眩暈:患者常常感到頭暈目眩,甚至眼前發黑,站立不穩,行走不便。
  2. 噁心嘔吐:患者常常感到噁心嘔吐,甚至嘔血。
  3. 面色蒼白:患者的面色常常蒼白無血色。
  4. 心慌氣短:患者常常感到心慌氣短,甚至呼吸困難。
  5. 四肢無力:患者的四肢常常無力,甚至不能站立。
  6. 昏厥:患者常常突然昏厥,不省人事。

失血眩暈的治療,主要以補血益氣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、人參養榮湯等。

如果患者病情危急,可以先用獨參湯、參附湯等方劑益氣回陽,待病情穩定後,再用補血益氣的方劑治療。

失血眩暈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避免外傷出血。
  2.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感冒。
  3.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4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
失血眩暈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失血眩暈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