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失枕入骱奇妙手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失枕入骱奇妙手法
失枕,又稱「落枕」,為頸項部突然疼痛、轉動不利之症,多因睡眠姿勢不正,或頸部感受風寒,致使經絡氣血運行不暢,筋肉攣急而成。中醫正骨手法中,有一專治失枕之妙法,名為「失枕入骱手法」,載於《接骨全書》,其操作精細,能調節筋骨錯縫,疏通經絡,緩解攣急。
此法強調「以柔制剛」,施術時需令患者低處坐定,術者立於其側,一手穩托其頭部,另一手扶其下頦,兩手協調,緩緩牽引,使頸部筋肉得以舒展。其間,手法須輕柔連貫,順應筋絡走向,不可驟然用力,以免加重損傷。待頸部筋肉鬆解,再以巧勁微微調整頭頸角度,使錯縫之關節復位,氣血得通,疼痛自消。
中醫理論認為,失枕雖屬小疾,然與督脈、足太陽膀胱經關係密切。頸項為諸陽之會,若經氣受阻,陽氣不舒,則筋肉失養而攣急。此手法不僅能理筋整復,更可調和經氣,使局部氣血暢行,筋柔骨正。此外,手法中暗含「動中求靜」之理,通過緩慢牽引,誘導患者自身筋肉放鬆,達到「筋歸槽、骨合縫」之效,體現中醫「以人為本」的治療智慧。
此術歷代醫家皆重視其臨床實效,操作時需深諳解剖位置與經絡循行,方能準確施力,事半功倍。其巧妙之處,在於融合了正骨與理筋之長,不僅治標,亦能顧本,展現中醫手法療法的獨特魅力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