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施文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施文彬(生卒年不詳),字宗文,明代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,為世傳醫家。承襲家學而醫術益精,尤擅傷寒之證治,於六經辨證與經方運用具獨到心得。
學術淵源與臨床特色
施氏深研《傷寒論》,其診法承仲景學說而有所發揮。明代傷寒學派盛行「錯簡重訂」之風,施氏臨證則強調「以脈證為本」,不拘泥於篇章次序,善於化裁經方。其治傷寒重視三陰三陽傳變規律,對少陽樞機不利、太陰虛寒等證候辨析尤精,臨床常以小柴胡湯、理中湯等方加減,配合針灸調和營衛。
醫德風範與診療思想
施氏以「醫為仁術」自勉,遇貧病者必速往診,嘗謂:「貧者自輕其疾,醫者若復遲疑,恐邪陷正奪,終成不治。」此語反映其「治未病」思想,注重疾病初期介入,尤其對傷寒表證階段強調及時發汗解表,以防傳裏。其診病不計酬,方藥力求簡便效廉,體現「簡便驗廉」的中醫傳統。
學術影響
明代吳中醫派興盛,施氏與同期醫家交流傷寒證治經驗,對蘇南地區溫病學說形成間接產生影響。其臨證思路體現明代醫家「尊經而不泥古」的特點,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學術觀點通過門人弟子傳承,融入後世傷寒注家之說。晚年仍堅持出診,享壽八十,見載於地方醫史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