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變是中醫名詞,指的是濕邪所致的病變。根據《素問.至真要大論》所述,太陰病復發時,就會出現濕變的症狀。

濕邪是六淫之一,指的是水濕之邪。濕邪的致病特點是重濁黏滯,易阻遏氣機,影響臟腑功能。脾胃是最容易受到濕邪侵犯的器官,因為脾胃主要負責運化水濕,當脾胃功能受損時,水濕就會停留在體內,引起一系列的病變。

濕變的症狀包括頭重身困、四肢沉重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小便不利等。如果濕邪進一步侵犯肺,還會出現咳嗽、痰多、胸悶等症狀。若濕邪侵犯心,還會出現心悸、胸悶、氣短等症狀。若濕邪侵犯肝,則會出現脅痛、腹脹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
濕變的治療以健脾利濕為主。其中可使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等中藥來健脾利濕。若濕邪已經化熱,還可使用黃連、黃芩、梔子等中藥來清熱利濕。

濕變的預防主要在於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。平時應注重飲食清淡,少吃油膩、生冷、辛辣的食物。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並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。

濕變是一種常見的疾病。若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