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蟲

濕蟲,又稱水蟲、水蛭、水蛭蟲,是中醫學中用來描述一種皮膚病的名稱。這種病多見於小兒,以臍部為主,但也可能出現在四肢、軀幹等處。初始症狀是小水泡,逐漸擴大,水泡內有少量混濁液體,周圍有紅暈。當水泡破裂後,會形成糜爛的面容,表面上會有黃色的漿液分泌物,且具有惡臭。周圍皮膚會出現潮紅,且伴隨劇烈的瘙癢。患者一旦搔抓,濕蟲病變很容易在全身蔓延。

根據《外科證治全書》卷四的提到,當患者產生臍中出水的現象並且接著變成濕蟲時,可以用蒼術濃煎湯來洗濯患處,然後再用蒼術細末和少量麝香調配服用。

病因病機

濕蟲病因多由外感風寒濕邪、脾虛濕盛引起,或是由於小兒脾虛(脾常不足)、衛氣不固,導致外邪入侵,長期蘊化成為濕熱之邪。此外,小孩的飲食不節,脾胃容易受損,濕熱就會在體內生成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小兒腸道寄生著蛔蟲或疳蟲等寄生蟲,當蟲體死亡時,腸道黏膜受到內毒素刺激,導致腸道分泌大量液體,透過皮膚滲出形成水泡,破裂後會形成糜爛面。

臨床表現

濕蟲多見於小兒,以臍部為主,但也可能出現在四肢、軀幹等處。初始症狀是小水泡,逐漸擴大,水泡內有少量混濁液體,周圍有紅暈。當水泡破裂後,會形成糜爛的面容,表面上會有黃色的漿液分泌物,且具有惡臭。周圍皮膚會出現潮紅,且伴隨劇烈的瘙癢。患者一旦搔抓,濕蟲病變很容易在全身蔓延。

診斷

根據臨床表現,可以做出診斷。

治療

濕蟲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解毒止癢為主。可以使用蒼術、黃柏、苦參、地膚子、白鮮皮等藥材煎成水來外洗,也可以將這些藥材製成外用膏劑來塗抹。內服方面可以使用蒼術、黃柏、苦參、地膚子、白鮮皮等藥材煮湯來內服。

預防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澡,並定期更換衣物。
  2. 保持皮膚乾燥,避免潮濕。
  3. 飲食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注意事項

  1. 患者要避免搔抓患處,以免引起感染。
  2. 患者應該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患者應該注意飲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患者應該補充足夠的水分,保持腸道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