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毒下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濕毒下血,中醫病名。見《丹溪心法附餘》卷十一。由濕毒蘊結於腸道,脈絡傷損而致下血。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:「下血,腹中不痛,謂之濕毒下血。」症見便血,色紫黑或如赤豆汁,面色萎黃,食飲減少,胸腹脹痞,小便不利,或有下血呈散漫狀,腰部沉重,腹中不痛,病兼陽明少陽者。治以化濕解毒為大法,用當歸和血散、槐花散、升麻去濕和血湯等方,或用駐車丸加槐花、地榆。參見便血條。
濕毒下血的病因病機
濕毒下血的病因,是由於濕熱蘊結腸道,或濕熱下注腸道,或濕熱蘊結腸道,日久化腐,傷及脈絡,導致下血。
濕毒下血的臨床表現
濕毒下血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便血、腹痛、發熱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溏薄、舌苔黃膩、脈滑數等。
濕毒下血的診斷
濕毒下血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,可以做出診斷。
濕毒下血的治療
濕毒下血的治療,以清熱利濕、解毒止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升麻黃連湯:升麻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甘草。
- 當歸和血散: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地榆、槐花、甘草。
- 槐花散:槐花、地榆、黃柏、甘草。
- 升麻去濕和血湯:升麻、黃連、黃芩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川芎、地榆、槐花。
濕毒下血的預後
濕毒下血的預後,一般較好。如果治療及時,可以治癒。如果治療不及時,或者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濕毒下血的飲食調理
濕毒下血的患者,在飲食上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飲食要清淡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的食物。
-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。
- 可以喝一些綠豆湯、金銀花茶等清熱解毒的飲品。
- 忌食生冷、寒涼的食物。
- 忌食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。
- 忌食煙酒。
濕毒下血的注意事項
濕毒下血的患者,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定期複查,以了解病情發展情況。
濕毒下血是中醫病名,由濕毒蘊結於腸道,脈絡傷損而致下血。臨床表現主要有便血、腹痛、發熱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溏薄、舌苔黃膩、脈滑數等。治療以清熱利濕、解毒止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升麻黃連湯、當歸和血散、槐花散、升麻去濕和血湯等。預後一般較好。在飲食上要注意清淡,避免吃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的食物。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,以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。可以喝一些綠豆湯、金銀花茶等清熱解毒的飲品。忌食生冷、寒涼的食物。忌食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的食物。忌食煙酒。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定期複查,以了解病情發展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