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化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濕化是中醫運氣學說術語。《素問[1].至真要大論》:「太陰[2]司天為濕化。」太陰屬土主濕,故太陰司天則濕化。

濕化是指太陰司天時,由於太陰屬土主濕,所以會出現濕邪盛行,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。

濕化的主要症狀包括:

濕化是一種常見的疾病[5]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,如水腫[6]腹瀉痢疾等。

治療濕化,可以使用中藥進行調理。常用的中藥包括:蒼朮白朮茯苓澤瀉薏苡仁白扁豆等。這些中藥可以健脾利濕化痰祛濕,從而緩解濕化症狀。

此外,還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來緩解濕化症狀。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食物,如山藥、白扁豆、薏苡仁、冬瓜苦瓜等。同時,也要避免吃一些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
濕化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濕化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素問(中醫古籍)_百度百科

  2. 太陰(詞語概念)_百度百科

  3. 便溏、大便不成形,怎麼辦好 - 康途健康百科

  4. 小便不利_小便不利的病因病机、症状、诊断、中医辨证治疗_医学百科

  5. 疾病(人类的状态)_百度百科

  6. 水肿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