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黃,病證名。見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。又名濕疸。為濕重於熱之黃疸。《醫學入門》卷五:「濕黃濕勝,色黃而晦,大便潤利。又濕病與黃病相似,但濕病在表,黃病在里,一身不痛。」治法參見濕疸條。

濕黃的病因病機

濕黃的病因,是由於感受濕邪,濕邪內蘊,阻遏脾胃,脾失健運,水濕內停,化生痰濕,鬱而化熱,蘊結於內,流注於肝膽,肝失疏泄,膽汁外溢,從而出現黃疸的症狀。

濕黃的臨床表現

濕黃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皮膚、眼睛、黏膜、尿液等發黃,大便溏薄,食欲不振,噁心嘔吐,腹脹腹痛,身重倦怠,四肢無力,舌苔白膩,脈濡緩等。

濕黃的診斷

濕黃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中醫四診,可以做出診斷。

濕黃的治療

濕黃的治療,以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、三黃瀉心湯等。

濕黃的預防

濕黃的預防,主要是注意飲食調養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濕黃的危害

濕黃如果不及時治療,會導致肝臟、腎臟等功能損害,甚至危及生命。

濕黃的注意事項

濕黃患者在治療期間,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飲食要清淡易消化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,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

濕黃的食療方

濕黃患者可以用茵陳蒿、大黃、梔子、黃芩、龍膽草等中藥材熬水喝,可以起到清熱利濕、健脾和胃的作用。

濕黃的偏方

濕黃患者可以用鮮莧菜、鮮馬齒莧、鮮蒲公英、鮮金錢草等中草藥材熬水喝,可以起到清熱利濕、解毒消炎的作用。

濕黃的中醫名方

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、三黃瀉心湯等中醫名方,可以用於治療濕黃。

濕黃的西醫治療

濕黃的西醫治療,主要是以抗生素、利尿劑、解熱鎮痛劑等藥物治療。

濕黃的中西醫結合治療

濕黃的中西醫結合治療,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中醫中藥治療、西醫藥物治療,或者中西醫結合治療。

濕黃的預後

濕黃的預後,一般是比較好的,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,可以完全治癒。

濕黃的相關文獻

《證治準繩.雜病》:「濕黃,濕勝,色黃而晦,大便潤利。」

《醫學入門》卷五:「濕黃濕勝,色黃而晦,大便潤利。又濕病與黃病相似,但濕病在表,黃病在里,一身不痛。」

《景岳全書》卷三十六:「濕黃,濕勝,色黃而晦,大便潤利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