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霍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濕霍亂

病名
見於《外台秘要》卷六。

定義與病因
濕霍亂為霍亂病證之一,多因飲食生冷、外感濕邪、寒邪或暑邪所致。其特徵為突發嘔吐、泄瀉、腹痛,並伴隨轉筋(肌肉痙攣)等症狀。與乾霍亂之欲吐不得吐、欲瀉不得瀉、病情急重者不同,濕霍亂因邪氣有出路,故病情相對較輕。

病機與表現
濕霍亂的病機主要為邪阻中焦,脾胃升降失常,清濁相干,亂於腸胃。臨床表現為:

  • 嘔吐與泄瀉並作: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,泄瀉物多呈水樣或夾雜未消化食物。
  • 腹中絞痛:因氣機阻滯,不通則痛。
  • 轉筋:因津液大量流失,筋脈失養,多見於小腿腓腸肌痙攣。
  • 其他症狀:或伴隨惡寒、發熱、頭痛等表證,若因暑濕所致,可見煩渴、尿赤等熱象。

鑒別診斷

  • 乾霍亂:以欲吐不吐、欲瀉不瀉、腹中絞痛、煩悶欲絕為特徵,病情較濕霍亂更為危急。
  • 暑霍亂:為濕霍亂之一種,特指暑濕之邪所致的霍亂,多見於夏季,症見嘔吐泄瀉、心煩口渴、小便短赤等。

治療原則
濕霍亂的治療以調和脾胃、祛濕化濁為主,根據病因及兼證不同,選用相應方劑:

  1. 六和半夏湯:適用於濕邪偏重,症見胸悶、嘔吐、泄瀉者。
  2. 藿香正氣散:適用於外感風寒、內傷濕滯,症見惡寒發熱、嘔吐泄瀉者。
  3. 木瓜湯:適用於轉筋明顯者,以舒筋活絡、和胃化濕。
  4. 若暑濕為患,可選用黃連香薷飲六一散加減,以清暑利濕。

現代醫學對應
濕霍亂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胃腸炎霍亂等疾病,以胃腸道急性炎症反應為主要表現。

相關條目

  • 霍亂
  • 乾霍亂
  • 暑霍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