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濕劑,方劑學名詞。十劑之一。用濡潤滋養藥物組成,具有解除津液乾枯作用的方劑。《沈氏尊生書.要藥分劑》引劉完素曰:「津耗為枯,五臟痿弱,榮衛涸澀,必濕劑以潤之。」
濕劑的組成,一般以甘寒滋潤之品為主,兼以辛溫之品以助其散達。如《溫病條辨》的白虎湯,用生石膏、知母、天花粉、麥冬、甘草等,以清熱生津;《金匱要略》的五苓散,用豬苓、澤瀉、白朮、茯苓、桂枝等,以利水滲濕。
濕劑的功效,主要在於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、利水滲濕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陰虛津虧、口乾咽燥、消渴、小便不利等症。
濕劑的應用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。一般來說,陰虛津虧、口乾咽燥、消渴、小便不利等症,可選用濕劑治療;而濕熱內蘊、胸悶腹脹、大便溏泄等症,則不宜使用濕劑。
濕劑的使用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濕劑的用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,一般以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、利水滲濕為主。
- 濕劑的服用時間,一般在飯後服用,以免影響藥物的吸收。
- 濕劑的服用方法,一般以溫服為宜,以免影響藥物的功效。
- 濕劑的服用期間,應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的食物,如百合、蓮子、銀耳、蜂蜜等。
- 濕劑的服用期間,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濕劑的服用期間,應定期複診,以便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調整用藥。
濕劑是一種常用的中醫方劑,具有滋陰潤燥、生津止渴、利水滲濕等功效。在臨床上,濕劑主要用於治療陰虛津虧、口乾咽燥、消渴、小便不利等症。在使用濕劑時,應注意用量、服用時間、服用方法等,以免影響藥物的功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