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沖風泣下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沖風泣下

病證名,又稱「迎風流淚」,指眼部遇風則淚液外溢,甚則淚下如雨之症。首見於《原機啟微》,屬中醫眼科常見病證。

病因病機
此症多因肝腎不足,或氣血虛弱,導致目竅失養,衛外不固;風邪乘虛侵襲目系,引動淚液外溢。亦有因肝經鬱熱,風熱上擾,或淚道阻塞所致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平素或無異常,然遇風則淚出,輕者微濕眼眶,重者淚下如注,甚則影響視物。可伴眼瞼輕度紅赤、微癢,或目澀不適。

辨證分型

  1. 肝腎兩虛型:淚液清稀,遇風加重,兼見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,舌淡脈細。
  2. 氣血不足型:淚液頻流,面色無華,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,脈弱。
  3. 風熱上擾型:淚液黏稠,目赤微腫,畏光澀痛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4. 淚道阻塞型:淚液滿溢,無風亦作,按壓睛明穴可見黏液或膿液溢出。

治療原則
以補益肝腎、益氣固表為主,佐以祛風通絡。虛證宜滋養,實證宜清泄,若淚道阻塞則需外治或針刺通竅。

常用方藥

  • 肝腎虧虛:杞菊地黃丸加減,或駐景丸補益精血。
  • 氣血不足:八珍湯止淚補肝散益氣攝淚。
  • 風熱上攻:銀翹散加減,或菊花決明散疏風清熱。
  • 外治之法:可配合桑葉煎湯外洗,或針刺睛明、攢竹等穴以通調淚竅。

古籍記載
《銀海精微》提及:「肝虛遇風則泣出,此乃精血不能上承於目。」《審視瑤函》亦載:「淚為肝液,風動則淚流。」均強調內虛外風相合為病之機理。

此症雖非重症,然日久不癒恐傷目絡,宜早辨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