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癖血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濕癖血箭,又稱腸癖、血箭,屬中醫便血範疇之一。其特徵為便血之勢急驟,或如箭矢般噴射而出,或似篩漏般點滴四散,故得此名。此病首載於《醫學入門》,所述病機與證治頗為詳盡。
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外感風邪侵犯胃腑,導致飧泄(完穀不化之泄瀉),日久濕邪蘊積成毒,下注大腸,傳至少陰經,形成腸癖。濕熱毒邪鬱結腸道,損傷絡脈,迫血妄行,發為血箭。若病情遷延,濕毒深重,則便血色轉紫黑,此為瘀熱互結、絡傷血溢之象。

證候特點

  • 急性期:便血色鮮紅,出血勢急,或呈噴射狀,伴肛門灼熱、腹脹痛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  • 慢性期:便血色紫暗,淋漓不盡,兼見神疲乏力、面色萎黃,舌淡紫或有瘀斑,脈細澀。

治法方藥

  1. 濕熱初起

    • 當歸地黃散:養血涼血,兼清濕熱,適用於血虛夾濕熱者。
    • 涼血地黃湯加木香、檳榔:清熱涼血為主,佐以行氣化濕,木香、檳榔能調暢氣機,導濕下行。
  2. 濕毒蘊結(便血色紫黑)

    • 升陽除濕和血湯:升舉脾陽,化濕和血,針對中氣下陷兼濕毒瘀阻者。
    • 升陽補胃湯:益氣升陽,健脾除濕,適用於脾胃虛弱、濕濁不化之證。
    • 補中益氣湯加減:去柴胡、陳皮防其疏散太過,加黃芩、黃連清熱燥濕,川芎、槐角、枳殼活血止血,寬腸導滯。

相關鑑別
濕癖血箭需與其他便血證型區分:

  • 近血(如痔瘡出血):血出肛門,色鮮紅,不伴噴射狀。
  • 遠血(如胃脘出血):血便混雜,色如柏油,多屬脾不統血。

此病名現今臨床較少沿用,然其描述之證候與現代醫學「直腸出血」「痔瘡出血」等部分表現相類,可從中醫「腸風下血」「臟毒」等範疇進一步探究。古籍所載方藥,體現了「清熱化濕」「升陽止血」「調氣和血」的治療思路,對濕熱型下血具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