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濕熱便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濕熱便血是一種中醫病證,指的是由於濕熱蘊結大腸,灼傷陰絡所引起的便血。患者常常有嗜食辛辣或喜愛飲酒的病史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濕熱之邪會在胃腸中累積,並且進入大腸,灼傷陰絡,導致便血產生。

濕熱便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便血呈鮮紅色,多為先有血後排便,腸道通暢不暢順,有時會伴有輕微的腹痛。脈搏多為滑敏且頻繁,舌苔厚膩。

針對濕熱便血的治療原則是清熱利濕、去除酒毒、涼血止血。常用的方劑有約營煎、槐角丸、槐花散,或者是地榆散配合赤小豆當歸散等。

預防濕熱便血的方法包括:

  1. 飲食宜清淡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和生冷的食物。
  2. 避免飲酒。
  3. 保持正常的大便通暢。
  4. 適度鍛鍊,增強身體素質。
  5.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。

如出現便血癥狀,應盡早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